化學合成和酵母轉化有什麼差別?以酵母B群和酵母鋅為例
作家 / 醫食無虞駐站醫師 報導
前言,預防疾病的概念
從船員的經驗人們得知,食用蔬果可以預防壞血病的發生,這是近代醫療史首次發現的概念:補充特定食物可以預防疾病。
而第一個有效成分被單獨分離出來,且為之命名做維生素的始祖,是維生素B。
微量,但對生命至關重要
生命胺,Vitamine,是拉丁文的生命(Vita)和胺(-amin)縮寫而創造的詞。從字面上就可推知它是影響生命的重要物質。人體維持需要能量來運作,這是很好理解的概念,維生素雖不提供熱量,但缺乏維生素卻可以引發眾多生理代謝疾病。
1911年,波蘭化學家,卡西米爾·芬克(Kazimierz Funk)在米糠中,成功分離出一個帶有胺基(Amino)的化學物質(由一個氮原子和兩個氫原子組成,化學式為-NH2。),並證實為治療腳氣病的有效成分,這個物質被命名為【維生素B1】或【硫胺】(Thiamine)。它是第一個被發現的維生素B家族,是人體必需的13種維生素之一。
人體不能自行合成,必須從飲食中特別補充
維生素B屬於一種人體不能自行合成,必須額外從特定食物中獲得的必須維生素。
有效率且針對性的補充:未精緻未脫殼的全穀物、魚蛋奶肉、貝類、深綠色蔬菜、堅果、酵母等等食物,都含有天然維生素B群。
而人體所需13種必須維生素中,維生素B家族就佔了8種。此外,由於維生素B水溶性的化學性質,它特別容易隨者體液而流失於體外,使得補充維生素B幾乎是一個健康人體每日都要面臨的課題。
根據衛福部認定,維生素B群的生理功能
維生素B1 | 1.有助於維持能量正常代謝。
2.幫助維持皮膚、心臟及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。 3.有助於維持正常的食慾 |
維生素B2 | 1.有助於維持能量正常代謝。
2.有助於維持皮膚的健康。 |
維生素B3
(菸鹼素) |
1.有助於維持能量正常代謝。
2.增進皮膚、神經系統、黏膜及消化系統 的健康。 |
維生素B5
(泛酸) |
1.有助於維持能量正常代謝。
2.增進皮膚和黏膜的健康。 3.有助於體脂肪、膽固醇的合成及胺基酸 的代謝。 |
維生素 B6 | 1.有助於維持胺基酸正常代謝。
2.有助於紅血球中紫質的形成。 3.幫助色胺酸轉變成菸鹼素。 4.有助於紅血球維持正常型態。 5.增進神經系統的健康。 |
維生素B9
(葉酸) |
1.有助於紅血球的形成。
2.有助於核酸與核蛋白的形成。 3.有助胎兒的正常發育與生長。 |
維生素 B12 | 1.有助於紅血球的形成。
2.增進神經系統的健康。 |
維生素B群的缺乏仍然普及
但是現代人大多數生活壓力大、熬夜、喝咖啡茶飲、飲酒,都會加速B群的流失,特別是全素(奶蛋素)者,幾乎都有維生素B12缺乏症。
雖然很多養生專家呼籲,微量營養素最好的來源是食物,但是根據歐洲營養學雜誌在2007到2012期間,針對歐洲390名健康老人雙盲隨機對照試驗,即使是在發達國家,仍普遍存在因缺乏維生素B註1。
因此,雖然許多天然食物都含有維生素B,但如同前述,當我們感覺似乎身體每天都很疲憊、精神不濟、產生皮膚代謝問題、甚至鬱鬱寡歡,就很可能懷疑是維生素B群的缺乏。
天然酵母B群與化學合成的角力
實驗室中,因為天然維生素的難以取得,使得雖然超過30萬篇科學論文在討論維生素,但絕大多數討論主角是合成維生素。維生素一旦脫離食物,嚴格意義上就再也不算天然。
在如此困難之下,為數不多針對天然維生素的研究中,其中一篇研究顯示了天然維生素 B12對人體有利的影響更持久,不僅在補充期結束時水平升高,而且在補充期結束後持續升高至清除期;此外它的同型半胱氨酸也顯著減少,也就是說它抗氧化能力顯著增加註2。
市面上,除了市場賣的蔬果,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天然維生素產品,而宣稱是天然維生素的產品也是違反法規的。由於把微量營養素製作成工業化產品,必須考慮產品安全性、可靠性、以及服用之後的有效性,因此在法規劑量許可下,額外加入的錠劑、添加劑是必要之惡。但合理的邏輯是:越少人為加工,就越接近天然食物。
優越的來源:天然酵母B群
4000年前的古埃及文明,就開始使用酵母來釀造啤酒。啤酒酵母,學名(Saccharomyces cerevisiae)也開始為人所知。過去發酵後的啤酒酵母被當作廢棄物一樣丟棄,而由於高營養價值的發現,逐漸被用來開發作食品工業的原料。
相較於化學合成維生素B的單一性,以酵母轉化的維生素B群,不僅含有優質酵母螯合維生素B,更含有其他豐富的營養素。如高達45~60%高量的蛋白質(甘露糖蛋白等多種小分子胺基酸),可以做為優質蛋白質補充、功能性的抗氧化物質(多酚類),礦物質(鐵、鋅、銅、錳、鉀、鎂等)、以及β-葡聚醣(膳食纖維)註3。且由於酵母轉化的維生素更貼近食物原型,也減少許多額外化學添加劑的負擔。
1+1大於2的好處
根據原料來源不同與生產製程不同,大致上可以將維生素分為三個世代。
第一代維生素為化學合成,其來源是石化產業的原油裂解而來,再以有機合成而來。
第二代維生素來源取自天然植物礦物,用物理與化學方式萃取而來。
第三代維生素,由天然原料與酵母發酵而來。
在生物體中的微量元素,大部分以各種有機配位結合成複合體(包含螯合物),而非離子態的方式存在。也就是說,當微量礦物質以離子型態進入腸胃時,它被吸收的量是很少的,以化學合成的維生素來說,大約只有10~20%的吸收率。
而第二代維生素取自天然原料,並在化學型態上做了改善,吸收率比第一代提升了許多,但也多了防腐劑與澱粉賦形物,增加身體的負擔。
而第三代維生素,不僅有高濃度維生素的好處,維生素被酵母產生的胺基酸包覆住,使得它更貼近於食物的型態,擁有更安全,補充更有效率的優勢。
鋅在生化過程中重要的作用
鋅是僅次於鐵,人體內第二大量的微量元素。它的生理機制主要分為三種:
- 它是人體許多生化反應的催化劑(酶)
- 鋅可以穩定細胞內的蛋白質結構,減少結構不穩定的細胞變異
- 鋅參與了生理過程的調節,包含基因表現註4。
全球人口普遍性的缺鋅
根據2005的研究統計,全球性缺鋅患病高達20%註5,美國人口中有 10% 的鋅攝入量低於推薦水平的一半,並且面臨缺鋅的風險註6。
優秀的生物利用率–酵母鋅
市售鋅補充劑,以鋅的化學形式來區分,大致上可分為:
初代硫酸鋅、氧化鋅,第二代為檸檬酸鋅、葡萄糖酸鋅,第三代則為酵母鋅。
前兩代來源是化學合成。在文獻中發現,在生物利用率上,檸檬酸鋅與葡萄糖酸鋅相差不多,但都高於氧化鋅註7,而酵母鋅則高於葡萄糖酸鋅註8,且酵母形式補充劑沒有賦形劑與額外添加物,更具備安全性。
延伸閱讀 鋅的3大功效及4個使用注意事項:全面了解鋅的益處與警示
因此在營養品的選擇上,建議挑選由天然原料和酵母發酵而來的製品,不僅有高濃度維生素的好處,也更貼近於食物的型態而更安全和更有效吸收!
為了給大家最好的,醫食無虞推出的B群加鋅+納豆複方膠囊以及兒童專用的小鋅C兒童成長粉包,也都是以天然原料和酵母發酵作為基底,讓使用的人都能同時獲得安全和健康!
文獻參考:
註1.Low-dose B vitamins supplementation ameliorates cardiovascular risk: a double-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healthy Chinese elderly. 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.2015
註2.A Randomized Pilot Trial to Evaluat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Natural versus Synthetic Vitamin B Complexes in Healthy Humans and Their Effects on Homocysteine, Oxidative Stress, and Antioxidant Levels. Oxid. Med. Cell Longev. 2019
註3.Brewer’s Spent Yeast (BSY), an Underutilized Brewing By-Product. Fermentation 2020
註4.Zinc deficiency. Current Opinion in Gastroenterology 2009
註5 Use of national food balance data to estimate the adequacy of zinc in national food supplies: methodology and regional estimates. Public Health Nutr. 2005
註6 Dietary intake, dietary patterns, and changes with age: an epidemiological perspective.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01
註7. Zinc Absorption by Young Adults from Supplemental Zinc Citrate Is Comparable with That from Zinc Gluconate and Higher than from Zinc Oxide J Nutr. 2014
註8.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Bioavailability of Zinc-enriched Yeast and Zinc Gluconate in Healthy Volunteers. Published: 17 July 2007
發佈留言